提香与维罗内塞对于勒班陀战役充满颂扬、寓意式、全景式的描绘,试图呈现一段完整的、值得后人回忆的壮阔的历史。
相比他们,卡拉瓦乔仅撷取了一个阴暗的角落,将其中的残暴、血腥和伴随着伟大牺牲必不可少的狼藉,呈现给了观众。
(资料图片)
题图:《圣约翰被斩首》卡拉瓦乔 1608年 马耳他岛瓦莱塔圣约翰大教堂藏
此后将要称霸全球数世纪的英格兰,虽然击溃了西班牙不可一世的无敌舰队,但由文艺复兴向巴洛克过渡的艺术时代,其本土却看不到新的、绘画方面的痕迹。
在即将到来的巴洛克时代中,英格兰再也没有出现过影响欧洲的伟大画家。
插图:完成于1888年之后《无敌舰队肖像》中的伊丽莎白一世的形象
综观伊丽莎白一世本人御用形象的塑造过程,这一点再明白不过。
壹 地中海的胜利
当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埋头搞改革之际,其强敌西班牙迎来了一阵高光时刻。
1571年,英国正式颁布《三十九条信纲》这年,发生了两件让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高兴的大事。
其一是,他终于有了一位男性继承人——王子唐·费尔南多(Don Fernando príncipe de Asturias 1571—1578年)在这年出生,当然,这并不是他与英格兰玛丽.都铎的孩子,也不是他与自己第三任伊丽莎白·德·瓦卢瓦的孩子,而是此后第四任王后——他的外甥女、奥地利的安娜所生,不幸的是,这位王子在7岁时便夭折;
其二是,在这一年10月初结束的勒班陀海战(Batalla de Lepanto)中,由罗马教皇庇护五世(1556—1572年在位)主导成立的神圣同盟(Holy League)舰队,在希腊爱奥尼亚附近的海域,打败了奥斯曼帝国海军。
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以桨帆船为主的大型海上会战,获胜的一方为神圣同盟舰队。这次胜利,标志着天主教联盟战胜了奥斯曼土耳其,也意味着后者失去了地中海的海上霸权。
提香 《在勒班陀大捷后,菲利普二世将费尔南多王子献给天国》局部1
提香《在勒班陀大捷后,菲利普二世将费尔南多王子献给天国》 局部2
提香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,为菲利普二世家族创作的这幅巨型油画——《在勒班陀大捷后,菲利普二世将费尔南多王子献给天国》就表现了这一年,为菲利普二世带来荣耀的两项重大事件。画作尺幅为335×274厘米,藏于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。
有关勒班陀海战这一重大题材有很多画家画过,比如以下这幅就是维罗内塞的版本。
委罗内塞 《勒班陀海战大捷》
神圣同盟舰队除了西班牙外,还包括教皇国、威尼斯共和国、萨伏依公国、热那亚共和国,其中最大的金主当然是西班牙,其次是威尼斯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个同盟中,还包括了马耳他岛上的马耳他骑士团(全称为:耶路撒冷、罗得岛和马耳他圣约翰主权军事医院骑士团,简称马耳他骑士团,如今依然是具有准国家性质的一个微型国家)
勒班陀海战之前40年,这个骑士团被土耳其人从希腊的罗得岛赶走,查理五世在教皇克莱门特七世批准下,租借马耳他岛给了骑士团,骑士团得以在岛上养精蓄锐。正是通过勒班陀战役的胜利,避免了再度覆亡,而且由此带来了一波发展壮大的小高潮。
这里先交代一下这个骑士团,因为就勒班陀战役进行期间,距离米兰大约30公里一个名叫卡拉瓦乔的小镇上,另一位米开朗基罗来到了这个世上。
他将改变绘画的历史。
这位比老米晚出生几乎一个世纪的米开朗基罗,全名为米开朗基罗·梅里西·达·卡拉瓦乔(意大利语: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,1571年9月29日—1610年7月18日),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四年,曾一度浪迹于马耳他,并且加入了骑士团。
以下这幅让人触目惊心的场面,就是他在马耳他岛上骑士生涯中所作,描绘了圣约翰被斩首的血腥场面。如今依然收藏于马耳他岛上的瓦莱塔圣约翰大教堂(Saint John"s Co-Cathedral, Valletta, Malta)中,这座教堂由骑士团在1573—78年所建造。
《圣约翰被斩首》局部 卡拉瓦乔 1608年
《圣约翰被斩首》细部卡拉瓦乔 1608年
提香与维罗内塞对于勒班陀战役充满颂扬、寓意式、全景式的描绘,试图展现了一段完整的、值得后人回忆的辉煌壮丽的历史,相比他们,卡拉瓦乔仅撷取了历史一个阴暗的角落,将其中的残暴、血腥和伴随着伟大牺牲必不可少的狼藉,呈现给了观众。
令人震惊,让人生畏。
在这幅长逾5米,宽3.61米的巨幅油画,本身就大得像一个舞台。一束强烈的灯光自上而下,让行刑者的背部皮肤肌肉像他手中的利刀一样发出刺目的光线,而更然人不寒而栗的,是从圣约翰脖颈中喷出的鲜血,在这团浓稠的红色液体喷向地上时,地板上留下了几个字母。
这几个字母并不规整,好像是被人用手指蘸着鲜血,潦草地涂抹在地板上。
这个人,就是画家卡拉瓦乔。
一种新的艺术风格——巴洛克,即将诞生。
但正如我上一篇文章所说的,在未来数个世纪中将要称霸全球的英格兰,却看不到新的、绘画方面的痕迹。
在即将到来的巴洛克时代中,英格兰没有出现过影响欧洲的伟大画家。英国第一位在欧洲赢得声誉的画家——被誉为“英格兰绘画之父”的威廉·荷加斯(William Hogarth1697——1764年),还要再等一百年才出现。
贰 菲利普二世之梦
1571年勒班陀海战的胜利,为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增加了称霸海上的信心。
他总是喜欢搞一些大工程,来纪念自己的胜利。就像14年前,在圣劳伦斯日于圣康坦城(Saint-Quentin)击败法国军队后,决定修建“埃斯科里亚尔圣劳伦斯王家修道院”一样。
这一次,他打算不再像自己的祖辈们,围绕着与奥斯曼之间的利益格局,在地中海里打个不停。
他将目光瞄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,决定从另一个方向走出欧洲。
从美洲殖民地源源不断搜刮来的黄金和白银,为他的梦想插上了翅膀。
有数据显示,在1545—1560年这15年间,西班牙从海外运回的黄金就达5500公斤,白银达24.6万公斤。到16世纪末,世界开采的贵重金属中,有83%为西班牙所得。
《菲利普二世之梦》埃尔.格列柯 1579年
为了保障海上交通线的顺畅,他开始致力建造一只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——拥有100多艘战舰(最鼎盛时期总舰船达千余艘)、3000多门大炮的“无敌舰队”(Invincible Armada)。
但菲利普的梦想,遇到了两方面不断让他添堵的事情。
其一,是他治下尼德兰地区不停地发生反叛和骚乱。
其二,便是在英格兰女王——伊丽莎白一世的支持下,英国海盗对西班牙殖民地和船队不断进行抢劫和骚扰。
因为转向新教,教皇庇护五世将伊丽莎白开除出天主教朋友圈,又因为菲利普二世向伊丽莎白求婚不成,便力挺伊丽莎白的表妹——苏格兰女王玛丽.斯图亚特为英格兰王位继承人,西班牙与英格兰的关系日益恶化。
叁 苏格兰的玛丽一世之死
前文已经说过,玛丽.斯图亚特自幼与法国王太子订了亲,1558年4月正式完婚后成为法兰西的王后。但她的夫君弗朗索瓦二世在婚后半年就去世了,摄政王太后凯瑟琳·德·美第奇把她赶回了苏格兰。
18岁就成为寡妇的玛丽.斯图亚特,开始在苏格兰亲政,她认为自己的表姐伊丽莎白是亨利八世与安妮.博琳不合法的私生女,而且还是一位新教徒,自己才算得上是根正苗红,所以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拥有英格兰王位的合法继承权。
她自小接受了法国宫廷最好的教育,熟练掌握了苏格兰语、法语、拉丁语、希腊语、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,也学会了演奏乐器、马术、训鹰术和缝纫。返回苏格兰后,她的生活依然多姿多彩,但在治国方面却是一团糟。
在经历过两段不靠谱的婚姻后,她最大的成就便是生下了王子詹姆斯。但随即她本人被苏格兰的贵族废黜了王位,于1567年7月24日,被强迫签订了退位书。
苏格兰人拥立仅一岁的王子詹姆斯登基,是为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(James VI 1566年6月19日—1625年3月27日),这也就是日后的英格兰及爱尔兰国王詹姆斯一世(James I,1603—1625年在位),由他开启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和爱尔兰的统治,也是在他的时代,开始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。
掉了王冠的玛丽,不得不流亡英格兰,但最终也掉了脑袋。
她试图寻求伊丽莎白一世的庇护,但这位表姐为了保障她无法威胁其王位,将玛丽囚禁于英格兰长达20年,直到1587年2月8日,因叛国罪被斩首。据说行刑时侩子手失了手,因此被砍了两次。
玛丽之死,激起了天主教阵营的众怒,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和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,都认为是时候好好教训一下英格兰——这个欧洲新教势力的大本营。
菲利普二世向英格兰动武并不单单因为玛丽之死,1585年,伊丽莎白一世曾直接派兵援助尼德兰反抗西班牙的统治,更深一层的原因是英格兰在海洋上不断影响自己发财致富,这些都让菲利普二世恨得牙痒。
肆 无敌舰队
伊丽莎白一世登基之初,海军势力还非常弱小,她支持英国海盗对西班牙舰队进行频繁的劫掠,试图达到蚕食对手的目的。
在她所支持的海盗中,最为有名的当属弗朗西斯·德雷克(Francis Drake 1540—1596年)。
这位为国打劫的海盗,是世界上第一个亲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,他从1567—80年,用自己的船队证明了地球是圆的。
1577年,在伊丽莎白的资助下,弗朗西斯·德雷克在他第三次进行远洋航行中,发现了位于南美洲南端的德雷克海峡(Drake Passage),这个海峡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。
有着赤子之心的德雷克,用他劫掠南美等地西班牙殖民地的财富,回报了他的赞助人——伊丽莎白一世,女王也授予这位爱国海盗以骑士身份。要知道,在整个伊丽莎白时期,英国新晋的贵族相当少,在她所统治近四十五年里,英格兰只授出了八个贵族头衔:一个伯爵爵位和七个男爵爵位。
这些事件不断叠加,让菲利普二世忍无可忍。终于,在1588年5月,浩浩荡荡的无敌舰队驶出了里斯本,直扑英格兰而去。
据说女王骑着一匹灰色骏马,身着全副盔甲,英姿飒爽地向英国军队发表了讲话,表示胜利终将属于英格兰。
她的讲话果然获得了应验。
无敌舰队于当年7月逼近英国西南海岸,这只庞大的舰队被灵活机动的英国海军击溃,又因返航时遇到风暴,折损了大半。
因为无敌舰队这次的重创,西班牙元气大伤,菲利普二世所创建的海上神话,逐渐破灭。
以下这幅伊丽莎白《无敌舰队肖像画》,便是在这次海战之后不久绘制的。这幅画作目前已知的共有三个版本,我们看见的这幅如今收藏于格林威治的皇家博物馆(Royal Museums Greenwich)。
伊丽莎白一世的《无敌舰队肖像》1888年后
从她身后的两扇窗户中望去,我们可以看到左侧的较为明亮的海面上,是英国海军的战舰;而在其右侧昏暗的背景中,是在风暴中沉没倾覆的西班牙舰船。
伊丽莎白一世的《无敌舰队肖像》细部1
伊丽莎白一世的《无敌舰队肖像》细部2
伊丽莎白一世的《无敌舰队肖像》 细部3
与此前加冕时的场景相比,象征其王权、带有十字架的宝球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枚地球仪。
她的右手放在地球仪上,其食指所指的位置,不禁让人联想起此后以她命名的北美殖民地——弗吉尼亚(Virginia)。